简体中文 English

医疗器械成零售市场 “新宠”

发布日期:2014-01-04

当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日益摊薄,另一个预期颇丰的医疗器械市场成为厂商争相试探的领域。家用医疗器械的连锁企业康复之家目前正计划第二轮融资,收购散乱在市场的中小医疗器械零售商;而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两药企也正整合各自医械业务成立合资公司;零售企业目前销售医疗器械尚显“鸡肋”,也正欲加紧进军这一“制高点”。

1药品利润空间下降

医疗器械市场成“新宠”

自去年8月,我国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首先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欲进一步整顿药品流通领域。而与此相反,国家将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宣传强化健康保健意识等政策使得医药行业看到新的发展空间。

在此期间,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楫宝向本报记者表示,新医改中的两个内容对医疗器械市场产生利好。

其一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方向,导致社区医院建设需要大量医疗设备。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各级财政为医改支出3902亿元,其中新建乡镇卫生院2077个、村卫生室68128个、社区服务中心8011个。其二是提倡预防为主的保健理念,使得具有保健、预防功能的家用医疗器械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

在此利好之下,康复之家开始启动第二轮融资。按照计划,其融资完成后除了对自身的新开门店与老店进行基础性整合外,还将收购一些中小型零售商,并计划3-4年后在A股上市。陈楫宝直言:“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看好医疗器械市场这一蓝海的,还有药企。6月份,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两药企也正整合各自旗下医疗器械业务成立合资公司。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疗器械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随着新医改的发展,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会有较大提升。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合并运营双方在中国的医疗器械业务,完善从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到国内外营销的产业链体系。

2家用医械毛利率低

零售药店销售医械如“鸡肋”

在专业连锁机构、医药企业大举进攻医疗器械市场之时,零售药店也在新医改压力之下深耕多元化经营之路。药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陈列在零售药店的柜台上已经成为常态。

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总经理李庆福称,现在药店主打“大健康”概念,目前医疗器械的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15%。北京德威治大药房副总经理王志军则告诉记者,小型化、家庭化、便携化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血糖仪、血压计等携带方便、容易操作的医疗器械非常受欢迎,销售额比较可观。

尽管连锁药店普遍看好医疗器械市场,但是一位深谙医疗器械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其实药店卖医疗器械如同“鸡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用医疗器械毛利率并不如想象中的暴利。

据介绍,医疗器械用品分为医用和家用两大类,医用器械的利润空间较高,毛利率在50%以上,而家用医疗器械的毛利率仅在20%左右。零售药店销售家用医疗器械一方面需要多元化产品吸引消费者关注;另一方面为药店带来的利润增长点。而家用医疗器械较低的毛利率并没有给药店带来预期效果,但是又不愿白白放弃市场前景良好的医械市场。

3医械销售服务门槛高

咨询、指导服务是关键

医疗器械有其商品特殊性,尤其是家用医疗器械的消费人群多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因此购买前的咨询、指导使用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记者在某药店的医疗器械专区看到,一位中年女士正在挑选血糖测试仪,操作过程是否简便、测试结果是否易读成为她询问的主要内容。经过销售人员耐心解释、示范,她最终选购了一款商品。

陈楫宝表示,医疗器械销售是个特殊的行业,销售员必须懂得相关的医疗和医疗器械知识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例如购买一台家用吸氧机,要针对客户吸氧的频率、浓度等要求来推荐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提供专业的服务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销售人才,这无疑会给商家增加人力成本,这对于意欲涉足医疗器械市场或者做大做强医疗器械市场的企业而言都是需要提前着手解决的问题。